查看原文
其他

第73期 | 曾鲸笔下的杭州忠烈

武英书画 2020-10-17

《纤若先生像》,曾鲸写貌、曹熙志补景。纸本设色。117*40.5厘米。高居翰旧藏,现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术馆。图绘一位安详恬静的中年人,手持如意,盘膝而坐,侧衬山石,背有流泉。补景有沈周遗意。

作 者:吴 斌

曾鲸(1564—1647),波臣画派创始人,有约三十幅真迹传世。曾鲸是福建莆田人,常年流连于江浙,作品中不乏董其昌、黄道周、倪元璐,范景文、李肇亨、王时敏、柳敬亭、娄坚、葛一龙这般名士。因为关于画家的直接文献不多,所以对像主身份的考察,是研究曾鲸生平和交游的重要方法。如今,身份无考的像主已然不多。


题图(局部)作品为“纤若”而作,高居翰在《气势撼人》一书中,称“不知画中为何许人”。

曾鲸在画幅右下部有“己卯秋七月”的年款,其时为崇祯十二年(1639),画家76岁,下钤“曾鲸之印”和“波臣”两印。画幅左部署有“真痴道人曹熙志写景”,曹氏生平不详。画幅上部有金烨(光加华)题诗一首,云:“众人写貌写其形,曾君写貌独摹神。形也神也自不等,一种潇洒迥出尘。写君行乐会君意,佞君行乐得君趣,儒而隐,儒而逸,磊落襟期无人识。余今为君题一跋,万古千秋见颜色。辛己秋为纤若词丈赞。友弟金烨”。“辛己”是崇祯十四年(1641),即曾鲸作画后两年。

谁能想到,就在金烨书赞的一年后,画中书生告别了平静的隐逸生活,被战争的狂潮裹挟着走上前线,上演了“阖门死义”的悲壮一幕。


“纤若”是谁?即杭州萧山翁德洪(?—1646)。此人不算显赫,生平散见于地方志与时人诗文集。乾隆《萧山县志》卷三十六艺文三《诗补遗》,收录了他的《登冠山与元成饮杏花下》,诗风清丽,诗后引录了佚书《翁纤若遗编》的一段文字:“纤若风物力追两晋,作书继二王,文嗣史、汉,诗亦六季之英也。乃阖门死义。呜呼,纤若不朽矣!伏读遗文,为之掩涕。”


据乾隆《萧山县志》卷二十三,崇祯壬午年(1642),翁德洪选为岁贡,北上京师。再一年,即崇祯甲申,李自成攻入北京,翁德洪从军,战死。子虎臣助战,亦死。毛奇龄(字西河)为翁氏父子撰写诔辞,诔德洪云:“鼎破燕山孰与收,萧然云树蔚忠愁。丈夫革尸生香草,东海纶音子独优”;诔虎臣云:“敕命煌煌佩紫缑,雄呼督战尽忠谋。百年日照南山血,漫说生还定远侯”,两诔收录于《西河合集》中。

民国《萧山县志》里还记载了蔡仲光的一处诗注:“闯贼陷京师,德洪已早归,乙酉丙戌,江防之役,亦与其事,继而赴金华戎幕,从朱大典抗北兵战死”。蔡仲光和毛奇龄都是翁德洪的友人,清代南明史学者徐鼒在《小腆纪传》卷五十四“徐芳声蔡仲光”的条目中提到,徐、蔡与“翁德洪、何之杰、张杉、毛甡(奇龄)最得”。

蔡仲光诗注提供了更详尽的史料。事实上,翁德洪在北京沦陷前已经南归,之后两年,参与江防之役,并成为朱大典的幕僚,牺牲于金华。朱大典统领的金华保卫战,历二十余日,以一城的死难,书写了南明最惨烈的篇章。

朱大典在《明史》、《金华县志》、《东南纪事》、《海东逸史》有传。京师陷落后,福王立于南京,朱大典进兵部尚书,总督上江军务。清军破南京,擒福王,朱大典退守金华,据城固守。清兵下浙东,阮大铖驰书劝降,朱大典裂书杀招抚使。丙戌(1646)六月底,多罗贝勒博洛兵围金华,城中军民拼死抵抗,清军调红衣大炮猛攻西门。七月十六日,城破,博洛借口“民不顺命”,开始大规模屠城,三日之间,人头如雨落,“街巷家室白骨累积”,史称“金华之屠”。

破城之际,朱家女眷先行投井自殉,朱大典不愿以火药资敌,“尽出火药三百桶,堆一所”,“携火绳与部将、子孙、馆师、宾从环坐火药库中,适万化巷战死讯至,遂举火,殉难者三十二人”,毛奇龄的友人,也是《东南纪事》的作者邵廷采评价道:“浙东死事之烈,未有如大典者。”

崇祯年间,曾鲸所绘的死节之士还有黄道周、倪元璐、范景文和侯峒曾,算上翁德洪,占这个时期存世真迹的一半多。这大概是在流传过程中,藏家对英烈们的写真格外珍视所致。

按:萧山今属杭州,在明清之际,归绍兴府。

武英书画微信订阅号:wy2010bbs
投稿和版权合作信箱:wy2010bbs@163.com
网址:www.wy2010.com

版权说明:

武英微信带期号的文章,均为独家原创稿件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和微信公众号不得转载,违者必究。喜欢本文的读者,欢迎分享至朋友圈。


订阅办法:
一、点标题下方”武英书画”链接加关注。
二、进入通信录,公众号,点右上角加号,搜索“武英书画”或“wy2010bbs"。
三、扫描以下二维码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